【常德古今风华之十】蔡仁杰:烽火中的铁血忠魂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杨亮 时间:2025-07-08 08:22:31
编者按:常德,靠着沅江澧水,自古以来就是做生意的好码头,一直很热闹。建国后,常德更厉害了,“粮仓”“烟都”“纺城”“酒市”这些名头响当当,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座城,既继承了老商贸的实干精神,留存着烽火岁月淬炼出的英勇无畏气魄,又涌动着现代产业的活力。《常德古今风华》带大伙翻翻老账本、唠唠新变化,瞧瞧咱常德的前世今生!
1937年寒冬的南京城,硝烟弥漫。一位肤色黝黑、肩挑菜筐的“老农”颤巍巍走向中华门哨卡。当日本兵用枪托捅翻他筐中白菜时,他笨拙地弯腰捡拾,嘴里嘟囔着难懂的方言。日军挥手放行——他们不知道,这个“菜农”正是死守雨花台的国军88师工兵营长蔡仁杰。一副扁担,两筐青菜,助他逃出炼狱。
蔡仁杰生于1902年湖南常德斗姆湖的农家,清瘦文弱却心怀热血。移芝中学毕业后,他在道林寺小学执教,常对学童讲述家国大义。一日见日商当街欺辱老农,他愤然拍案:“教书救不了国!”1926年毅然南下报考黄埔五期工兵科。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时,已是国民党军某部团长的蔡仁杰,带着家乡子弟兵死守阵地。在一次阻击战中,他光着膀子挥舞大刀冲锋,左臂被流弹击中,鲜血染红了半条胳膊,却咬着牙喊:“身后就是苏州河,退一步就是亡国奴!”战士们跟着他夺回了失守的碉堡,这一战让他成了部队里有名的“拼命三郎”。
1941年的长沙会战,蔡仁杰率部驻守岳麓山。日军飞机炸得山头浓烟滚滚,他把指挥部设在防空洞,每天只睡两小时,靠着望远镜和电话机调度兵力。有次炊事员送上来的饭菜凉透了,他笑着说:“凉的好,吃着提神,正好想想怎么收拾小鬼子。”最终,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为会战胜利争取了关键时间。
如今,常熟的烈士陵园里,蔡仁杰的墓碑前总摆着新鲜的白菊。每年清明,中学生们会来这里献花,听老兵后代讲他的故事。社区公园里,老人们下棋时还会念叨:“要是蔡团长在,肯定看不惯那些忘记历史的糊涂虫。”手机上,年轻人转发着他的事迹短视频,有人留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为我们把仗打完了。”
这位从田埂上走出的英雄,从未远去。他的故事,就像家乡的稻穗,一年年在风中传递着坚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