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辛亥革命元老谭延恺病逝、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杨亮 时间:2023-09-22 08:12:38
1792年9月22日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为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和吉伦特派统治的建立,是这场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阶段,也是法国大革命深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标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从此法国开始了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立宪派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企图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他们极为害怕甚至仇恨人民的革命运动。1791年7月17日,近万名群众聚集在马尔斯广场,要求审判企图逃往比利时的国王路易十六,实行共和制度,结果遭到制宪议会派军镇压,造成流血事件。9月,制宪议会还通过了《1791年宪法》,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马尔斯广场事件和《1791年宪法》的颁布,表明君主立宪派已公开向封建势力妥协,背叛了革命和人民。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胆战心惊。他们策划武装干涉法国,镇压法国革命。1792年4月反法战争开始后,法军节节败退。法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各地纷纷成立义勇军,开赴前线。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冲进王宫,囚禁了国王,推翻了君主政体,结束了3年来君主立宪派的统治。9月20日,法国军队在凡尔登附近两次打退普鲁士军队的进攻,取得了法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第一次胜利。几天后,法军开始反攻,最终把敌人赶出法国领土,法国革命得救了。
9月21日,在全国选举中产生的国民公会在巴黎开幕。在国民公会中,吉伦特派由于得票最多而占优势,从此,法国开始了资产阶级共和派——吉伦特派的统治时期。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政体案》。9月22日,又通过了成立共和国的决定,这个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公会还公布了革命历法,以9月22日为新纪元的开始,1792年为共和元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巴黎人民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强烈要求组织法庭审判国王,吉伦特派却竭力袒护包庇国王。后来由于发现了路易十六通敌卖国的文件,国民公会审判了国王。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6月,巴黎人民又一次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法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派——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称帝,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代替。
1937年9月22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此宣言为7月15日由中共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所组成的代表团赴庐山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谈判时送交的。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现民权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主张。23日,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话。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0年9月22日 辛亥革命元老谭延恺病逝
1930年9月22日,谭延恺病逝于南京。谭延恺,湖南茶陵县人。1880年生,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9年被推为湖南咨议局长。1911年与汤化龙等发起成立宪友会。辛亥革命时策动兵变,夺取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1922年投奔孙中山,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和湖南省省长兼湖南讨贼军总司令、湘军总司令兼大本营秘书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后改任行政院长。
1980年9月22日 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长期以来存在着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
1975年两国曾为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库尔德反政府力量;伊拉克则同意将阿拉伯河南段102公里中心线定为两国水界。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日趋恶化,不断发生边界冲突。
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权。22日出兵伊朗,导致两伊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军队占领伊朗约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一些城镇。
1982年4月,伊朗大举反攻,收复了大部分领土。6月,伊拉克单方面宣布停火并将其军队撒至边界。7月以后,伊朗在两伊边界不同地段多次越界发动攻势,但进展不大,战争基本上在两伊边界一带进行,同时双方不断炮击和空袭对方的边界城镇。
1984年初起,双方互有攻守,战争不断升级,并向波斯湾水域和双方平民区扩展,展开“油轮战”和“袭城战”。尽管双方伤亡惨重,但战场全局形势未有重大改观。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毫不延迟地将所有军队撤到国际公认的边界线内,尽快遣返战俘,呼吁双方与秘书长合作就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达成一项全面、公正、体面、并为双方接受的解决办法。此决议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伊朗正式停火。但战争状态并未结束。据统计,两国损失至少达9000亿美元(据1991年伊朗宣布,直接、间接损失653530亿里亚尔,约9340亿美元)。
1990年8月,伊拉克宣布接受阿尔及尔协议,10月两伊复交。
1991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报告确定伊拉克为两伊战争的发动者。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5月9日——历史上的今天(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国
- ·5月8日——历史上的今天(“墨西哥独立之父”伊达尔哥诞辰、法国艺
- ·5月7日——历史上的今天(奠边府战役胜利、美国总统福特宣布停止支
- ·5月6日——历史上的今天(南京国民政府谋求与在华北停战、汪精卫通
- ·5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中日签订《淞
- ·5月4日——历史上的今天(清朝康熙皇帝在景仁宫中诞生、“五·四”
- ·5月1日——历史上的今天(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第一次全国
- ·4月30日——历史上的今天(乔治·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李鸿
- ·4月29日——历史上的今天(英国特遣部队向土耳其投降、日本侵华军
- ·4月28日——历史上的今天(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李大钊就义、井冈
- ·4月27日——历史上的今天(黄花岗起义、同盟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