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再次跌近7元 央行发布最新报告透露信号

来源:经济观察网 责任编辑:刘婷 时间:2023-02-27 09:54:44

仿佛是一夜之间,市场普遍预期今年逆袭的人民币汇率再次临7, 且悄无声息。

2月24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收盘价6.9800,骤跌628个基点,跌幅0.91%,距7仅一步之遥;而去年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1.0%(681点)。

当天,A股全线下行;欧美股市大跌,其中,道指、纳指、标普500分别跌1.02%、1.69%、1.05%;美元指数涨则至105.2(+0.59%);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947%(+1.61%),2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4.814%(+2.25%);全球资产价格色变,肇因是美国受强劲经济数据支撑,包括美联储官员近期的鹰派言论——均表明若美联储要降低通胀率,其收紧货币政策的行动或将持续更长时间。对此,金融市场顿感风声鹤唳,全球风险偏好恶化。

这天晚间,央行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指出,2022年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短期内走弱,也完全是由市场驱动。人民银行采用了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既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又确保汇率由市场决定,同时稳定好预期,发挥汇率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和应对外部冲击缓冲器的作用,有效应对本轮外部冲击。

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是指,去年9月开始,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远期购汇外汇风险准备率、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密集出台的诸多措施。

“2019年以来,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三次“破7”,但很快又回到7下方。”报告称;并表示,从历史长视角来看,人民币属于强势货币,2005 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近20%,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了40%左右。

2022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646 元,较上年末贬值8.5%。刚刚过去的2022年外汇市场可谓跌宕起伏:美元指数先升后降,一度升至20年新高(114)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等值(0.98)后回升至1.07左右,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50,年末回升至略高于130的水平,欧元、日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均创20年来新低。

至于下一步怎么走,报告指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2月24日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1日为6.9360, 一个月6.9250, 一年为6.7810; 美元兑人民币当日远期为6.9461,3月远期为6.8973, 这昭示,海外市场预期人民币未来汇率走势整体温和向好,但并非逆袭。

而两、三个月前,市场还在热议人民币的强势回升。如,2022年11月11和14日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其中,11月14日中间价环比上调1008个基点,单日涨幅为十七年来新高。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多重利好推动前期的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诸如,美国10月份失业率上升(11月4日发布)、通胀超预期回落(11月10日发布),缓解了市场美联储紧缩预期,美元指数冲高回落。美联储紧缩预期缓解,美债收益率回落,带动美股飙升等,改善了全球风险偏好。防疫政策优化和监管政策调整暖风频吹,也提振了市场信心。包括2022年4月底以来,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央行频频出手加强汇率预期引导和调控。

不过,“至于那波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反弹还是反转,取决于前述利好因素的可持续性及政策预期效果的兑现程度。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汇率市场化的应有之义。”管涛认为。

在他看来,2019年8月“破七”之后,打开了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具有资产价格属性。这导致人民币汇率具有成熟货币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汇率超调,即市场汇率经常性地出现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过度升贬值;二是多重均衡,即在给定的基本面情况下,市场汇率既可能涨也可能跌。国际收支数据印证了2022年人民币汇率大开大合、宽幅震荡走势的内在逻辑。

如此,是否2023年对人民币汇率而言,仍是纵横开阖的一年?

如果说,去年人民币汇率下跌驱动力多是资本流动;那么,今年目前为止,人民币此轮下跌诱因更多的指向则是美元指数回升、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背景下,市场 “激情”过后,“中国式QE”、弱现实兑现(外贸订单流失,如美对华制造业订单数量下降40%),包括地缘冲突等多重影响因素;因为,此前大举流入的北向资金在2月24日之前并未出现资金大幅流出迹象。

所谓“中国式QE”,按照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的话说,以去年Q4为例,随着PSL、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的快速落地,当季结构性工具新增余额约7400亿元,拉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当季新增2.4万亿元(20Q4与21Q4之和)。该趋势在1月得以延续,推测当月3.5万亿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背后有结构性工具引导的因素。此前预计2023年再贷款余额将上升1.5-2万亿,由此,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持续高增。

“以宽信用为目标,‘中国式QE’将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抓手:企业中长期信贷有望持续高增,消费贷亦有可能回暖。”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分析。

货政报告亦指出,截至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5%。

事实上,据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观察,当下的货币政策在从“量”向“质”转变。从货币政策工具来看,目前央行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更依赖结构性工具,而非总量工具。资金去哪比资金多少可能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刘婷] 标签:人民币 汇率 跌近7元 央行 最新报告 信号 民生在线
声明:注本文转载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民生在线保持中立

最新评论
发表日期:2015/01/22 18:03民生在线网友: 127.0.0.1

留言内容....

回复:留言回复...

散酒王
跨境电商
八宅风水
诚鑫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