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变“青蛙王子”
来源:民生报 责任编辑:003 时间:2017-09-12 09:28:0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石门县雁池乡里山河水库,锦辉水产养殖场的覃辉,过的就是这样的田园生活。2015年11月,覃辉租下了里山河水库溢洪道右岸的这一片50多亩的半月形“水洼”,建成了目前初具规模的稻蛙养殖基地,成为雁池乡家喻户晓的“青蛙王子”。
民工返乡,摸索创业路
1985年,覃辉出生在石门县西北山区雁池乡千金坪村,贫困的家庭,让他早早挑起了家庭重担,15岁那年,覃辉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异乡的火车,水电安装工、饭店服务生、社区保安、餐馆老板,从一穷二白到小有积蓄,覃辉一直在坚持着,一步一步进步着。2014年,覃辉回到老家修建新房,看到母亲那日渐斑白的鬓角,覃辉萌生出了回乡创业的想法。“该做什么好呢?”覃辉苦思冥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覃辉接触到了青蛙养殖行业。“在每年的5到8月,仅石门县4大市场每天消费青蛙就在2000斤以上,而百分之八十的货源来自津市及岳阳地区。长沙市每天销费量在5吨以上,且需求量在不断攀升。可以说,青蛙养殖的前景是非常明朗的。”覃辉说。
义无反顾,不放弃的“养蛙梦”
广阔的发展前景、环保的养殖模式,让覃辉产生了在“家门口”创业养蛙的想法。覃辉立马办齐了相关手续,与水库管理所签下了为期12年“水洼养蛙”的租赁合同,一边到益阳学习养蛙技术,一边改造蛙田、增添设施。
正当覃辉幻想着“养蛙致富”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购买的蛙苗“水土不服”,到了收获季节时,8个蛙田中的3万余尾蛙苗成活的已不到4000只,直接损失10多万元。而2015年初的一场大雪,又将覃辉架设在蛙田上的“防鸟棚”直接压垮,辛苦修建的蛙田毁于一旦。一年下来,覃辉的青蛙养殖不仅没有盈利,还搭上了一家人一年的劳动付出,此时的他已是负债累累。但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摧毁覃辉的“养蛙梦”,生性乐观的他不轻言放弃:“我是农民出身,什么困难没经历过?我不信连小小的青蛙都养不好。”
稻蛙共育,稻香蛙更肥
通过观察,覃辉发现,青蛙的弹跳力极强,养殖青蛙的遮阳网会影响青蛙弹跳,经人指点,他开始尝试着青蛙和水稻套养。覃辉说,青蛙还可以捕食水稻害虫,蛙粪肥田,也让大米的品质得以提高。在实行稻蛙共育后,蛙田里青蛙的存活数量开始稳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减少稻蛙的发病率,善于钻研的覃辉又开始琢磨起了“中药疗法”,他找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请医生为他开了一副特殊的青蛙保健药方。“这是我们的独门秘籍,”说起自己的“中药”养殖法,覃辉颇为得意:“现在我们的稻蛙极少生病,连蛙肉的口感都比一般的青蛙更加细嫩、紧凑。”
在覃辉的经营下,稻蛙养殖开始走上了正轨。2016年,覃辉从人社部门贷来了1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将稻蛙田改增到了15个。截至今年8月,锦辉水产养殖场收成喜人,估计蛙和稻的收入将达72万元,纯利不少于30万元。但这个朴实的农村小伙并不满足于此,覃辉有着更长远的目标:“稻蛙养殖前景广阔,我希望借由这一事业,带动乡亲们都富起来。”
见习记者彭诗韵 通讯员罗雅慧 黄勇强 文/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民生在线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