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顺 为致远——记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传平
来源:常德市企业联合会 责任编辑:邓婷昀 时间:2025-10-21 11:20:58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都要脚踏实地,向阳而生,秉持积极向上的信念,做企业亦是如此。”——朱传平
脚踏实地 守望沅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沅澧大地上的儿女,朱传平一直守望沅澧,践行耕耘。
1966年,朱传平出生于常德市澧县中武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亘山村,父母都是矿山的工人,家庭条件非常艰苦。在他6岁多的时候,他的母亲因公殉职,让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雪上加霜,小小的他经常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上小学的他一边读书,一边帮着做家务,维持生计。天晴时要上山砍柴下塘摸鱼捉虾,雨天时就和小伙伴们捡菌子和地木耳,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劳苦,但也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他从小就是学校体训队的长跑运动员,曾在县运动会获得过较好的名次。父亲一个人为了养活家中的七八口人,日夜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学习,朱传平总是放学后自觉地完成作业,然后和伙伴们去玩耍,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选择复读考大学,而是选择报考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常德棉纺厂。想早一点拿工资,减轻家里的负担。当时常德市技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后,他哥把录取通知书撕了,想让他去复读考大学,他硬是不听他哥的,悄悄用糨糊贴好录取通知书,跑到学校去报到,那时读技工学校不要学费,每个月还有20多元的生活费,加上平时的奖学金,朱传平的生活就渐渐地稳定了下来,可以自食其力,也可以帮衬一下家里。
工厂里的日子像棉纺厂里的流水线,重复单调,没有波澜。但朱传平并没有在闲暇时无所事事,离开学校进入工厂,他又拿起了书本,想着要学点什么。工作之余,唐诗宋词,中外名著,如饥似渴地阅读。有次他听同住一个公房(宿舍)的同事说,通过自学也可以拿大学文凭,可以圆大学梦,于是他马上找到在常德高专读中文的同学,借来中文专业的全部课程,同学读过的课本都做了笔记,让他受益匪浅。每天忙完工作,他就埋头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了他热爱文学的兴趣。他还完成了鲁迅文学院的自修课程。那时候在工厂,基本上是工作、学习、锻炼三点一线的生活,慢慢在他身边汇集一批爱好文学的青年,他们为厂报写报道,给杂志和报社投稿,成立了“五月风”文学社,自己排版打印出版《五月风》散文诗刊,朱传平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外婆的线,陪我走遍天涯海角》,也在省级刊物发表;他们情趣相投,自娱自乐,好不快活。从小的自立自强,让他从不向生活低头,他也不允许自己得过且过。由于在工作中的积极表现和刻苦求学的态度,他很快就从一名基层工人做到了车间的团总支书记,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喜爱。
投笔沉江 纵身商海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朱传平或许会一直在棉纺厂工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几位高中的同学邀朱传平小聚,席间,大家推杯换盏,相互诉说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少年不知愁滋味,朱传平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刚结婚的他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和幸福中。饭后,一位下海做生意的同学结账买单,那餐饭放在现在并不是很贵,只几百块钱,但在当时,却相当于朱传平一个多月的工资,这让他内心产生了不小的波澜。此次聚会让朱传平印象很深刻,同学们在外面做得有声有色,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尝试,他们能在外面挣钱,自己应该也可以。因为刚刚结婚,柴米酱油醋等日常开销,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便也动了下海打工的念头。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朱传平决定停薪留职,外出闯荡。
1998年新年伊始,空气中还弥漫着新年的喜庆气氛,正月初八,朱传平就跟熟人站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东莞一个生产电子零配件的工厂。刚刚适应下来,得知妻子已有孕在身,前期妊娠反应非常大。妻子也在常德棉纺厂上班,请不到假,就在电话里跟他唠叨:“你回来吧,只要勤快,在哪也饿不死人,哪怕我们讨米也在家里讨!”朱传平非常体贴妻子,听了妻子的话,结束短短的3个月南下之行回到常德。一边照顾妻子,一边思考出路,因为刚从工厂出来,他没考虑去工厂上班,而是把眼光盯向了市场,想学着做生意。
创业初期,一没资金,二没经验,那就摸着石头过河,从小的干起呗。说干就干,从摆地摊、开茶馆,再到水电装修、太阳能安装等行业,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向前走,到2004年,常德铁通公司成立不久,朱传平接到了常德铁通公司办公楼装修的业务,项目上需要购买材料,朱传平每次进货,都是七拼八凑,全额支付货款,但有一次,由于银行存折丢失,补办存折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他就一直没去进货,材料供应商几天没见到朱传平进货,就打电话询问是不是工程已完工?还是他们服务不到位,跑到别的供应商进货去了?朱传平正在为材料款发愁,就向对方如实说明了情况,供应商一听,就跟他说:“您从来没赊欠过我们的货款,已经是我们的优质客户,您可以先提货,再付款”,朱传平一听,又惊又喜,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在资金短缺时,信用是如此的重要!朱传平在每一个行业都兢兢业业,诚实守信,他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由于勤奋好学,永不停歇,认真钻研新技术,发现新行业,并敏锐地判断各个行业的危机和前景以及发展的生命周期。随着常德铁通各县区营业厅装修的完工,常德铁通公司的通信业务也正常开展起来。朱传平在给铁通装修办公楼和营业厅时,就推测以后装修业务肯定会减少,加上装修市场不景气,并且门槛太低,没有太好的发展前景,他就开始学习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知识。最初,朱传平对通信基础这个新型行业一无所知,但他从没有因为遇到难题而退缩,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懂就问,并花钱请内行给员工上课培训。白天他们要上班,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请专家内行到公司来,不仅仅是员工学,朱传平自己也跟着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朱传平渐渐熟悉这门技术,并小有成就,所以他选择了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砥志研思 行稳致远
一个企业的生存,主要靠掌舵人。为了企业的发展,朱传平刻苦学习钻研,率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先后成立了湖南至诚通信有限公司、湖南新空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现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是集通信基础、智能化和物联网、软件定制三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全面,人才汇集,自成立以来,以“创造价值,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客户提供信息化一站式高品质集成服务。通过朱传平的日夜耕耘,细心呵护,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企业、省军民融合企业、省工信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省股交所先进制造专板挂牌企业、常德市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他带领员工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务实服务和创新研发,获得了省、市多项荣誉,成为常德市通信建设领域和信息化行业的排头兵。由他创新研发的“三网合一”“四网合一”一直到“多网合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现已在常德市各县区进入住建报装流程和联合验收流程,得到各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广,避免了通信运营商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资源整合,为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把公司打造成高科技型企业,他广纳英才,不断挑战自己,积极参与常德市“智慧党建”平台的开发建设和“智赋万企”行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敢于行动、勇于尝试、不断进取是朱传平最大的人格魅力。从公司名字“和为”也可看出秉承的企业文化,“和”指和气、和谐、和平之意,“为”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和生顺,为致远,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朱传平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了“三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慎事自律。
一“无”是在公司事务中要“无我”:指忘我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秉承对事业的追求,他把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公司成立之初,朱传平既当项目经理,又负责招投标,当时中国铁塔湖南分公司的一个招投标项目,他连续一周不分昼夜的做标书,实在累了困了就在办公室休息一下,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反复修改和完善,直到开标前一天才把标书封起来,接着凌晨1点钟和妻子开车到长沙,当时天还没亮,他们就在车上休息,直到上午9点开标。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项目总共4个标段,他就中了两个标段,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有些疲惫,但非常开心。他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朱传平对同事朋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靠人人会老,靠山山会倒,靠自己才是硬道理。”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本来就是一日千里,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的发展契机,所以对于他来说,工作就是休息,休息也在工作,永远让自己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实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
二“无”是在开拓市场时要“无敌”:指心中永远不树敌人,放眼市场,合作共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时刚进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时,比他们先起步的公司嘲笑他们:“你们会笑着进来,哭着出去!”朱传平没有和他们理论,更没气馁,而是一直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和团队,硬是苦练基本功,狠抓施工安全和项目工艺,一步一步地做成了行业标杆。在湖南省铁通公司第一届技术比武大赛,朱传平的团队获得技术比武一等奖,成为省级各地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最后这个嘲弄的戏言也渐渐的没了声音。朱传平并没有因为他当初的嘲弄而怀恨在心,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捉襟见肘而反过来看对方笑话,而是怀着善意,甚至心怀感激地邀请他人和自己合作,对方因为朱传平的和气和胸襟,为自己的高傲而感到羞愧。现在,他们还成为了业务伙伴。“无敌”还有一层意思,在市场遇到强大的对手后,不能盲目悲观丧气,应该向对手学习,强大自己。
三“无”是指产品制造、项目执行和售后服务要“无瑕”。朱传平虽然外貌有点强悍,内心其实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次,一家业务单位购买了他们的服务,项目完成后通过验收,并交付了相关费用。按理说,这个项目已完结,过后,朱传平反复回想了此项目的各个环节,总觉得还有一点不到位,他就和项目经理说:业主已经非常满意了,但我们从专业的角度不仅要让客户满意,更要让自己满意。最后经过与业主沟通,做了进一步的整改,事后业主非常感动,并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朱传平把每个项目都当做精品中的精品来对待,认真的态度加上过硬的技术在行业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把眼光放在钱和赢利上,只要把事情做好了,业务就会自己找上门来。”果不其然,常德市甘露寺农贸市场在2019年搬迁时,新建常德市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投资方首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网上的信息找到他们,邀请他的公司投标,最后顺利中标,承接网络通信与智能化的建设,并一直合作到现在第四期。为了服务好来常德投资的客户,朱传平要求自己的项目人员“吃得苦,耐得烦,跑得快”,树立常德本土建设品牌的口碑。项目完成交给客户时没有瑕疵和不满意,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精准到位的服务,一直是朱传平以及公司发展前行的重要理念。
在经营公司的同时,朱传平不忘回馈社会,带着女儿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连续多年捐助“微善风”贫困学子共10余名,新冠疫情时带着女儿积极参与捐款捐物。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优化经济环境监督员期间,朱传平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和课题调研,“擦亮院士名片,发展常德经济”的课题,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民众的好评;“通信线路飞线整治”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为消除安全隐患和美好常德建设贡献了他的智慧。
这些年,朱传平凭借内在的干劲、勤奋的进取和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从一位棉纺厂的工人到常德区域信息化行业的领头人,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理解了“脚踏实地”的真正含义。
朱传平,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于常德市澧县大堰垱镇中武乡,毕业于常德市技工学校。1985年9月在常德棉纺厂参加工作,1998年离职创业。在2017年度被评为政协常德市武陵区第十三届委员会优秀委员,2023年度优秀市政协委员,在2023年湖南省政协系统“云宝晒技能”第四季活动中表现优异,被授予“优秀委员”荣誉称号。现任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德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武陵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连续多届担任常德市优化经济环境监督员。(文/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