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康熙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蓝正樽起义、我国首次发现三亿年前古生物化石、《与狼共舞》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戴坤利 时间:2025-03-22 08:13:12
在321年前的今天,1692年3月22日 (农历二月初五),康熙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
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上、康熙是一位与天主教关系密切的皇帝,西方传教士白晋曾为他写了一部传记——《康熙帝传》。
在康熙时期,天主教得到了很大发展。康熙对天主教所作的支持第一件事就是为“汤若望历狱”平反。1661年2月5日夜,顺治皇帝去世了,年仅7岁的皇子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即清圣祖康熙帝。顺治生前十分尊重传教士汤若望,任命他担任钦天监“监正”,主持修订历法。顺治去世后,在守旧的辅政大臣鳌拜等人的支持下,杨光先上书参劾汤若望,虽然在顺治母亲孝庄太后的保护下,汤若望等教士被赦免,但是鳌拜仍以杨光先代替了汤若望钦天监监正的职务,各地的传教事业也受到挫折。1668年,14岁的康熙帝临朝亲政。由于两宫皇太后屡次向他称颂汤若望的西洋历法,并说明汤之受迫害纯属受人诬陷,康熙决定亲自查明此事,为汤若望平反。康熙下令革除杨光先的职务,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并命令从各地被驱逐到广州的25位传教士各自返回本堂,公开传教。康熙此举使处于危难中的天主教传教事业得以复苏并有所发展。
康熙允许公开传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传教士在科学上对清朝有所贡献。汤若望、南怀仁对天文历法的修订所作贡献自不必多说。三藩之乱时,南怀仁为清廷铸炮数百尊,为平乱立下大功。白晋、雷孝思等人主持测绘完成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在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时,张诚、徐日升二教士曾居间调停,有功于清廷。康熙在20到30岁时,曾一度热衷于西学。他命南怀仁、闵明我、徐日升等轮流进宫讲学。后来法籍耶稣会传教士张诚、白晋被任命为御前侍讲,康熙亲自跟他们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十分尊重传教士,在南怀仁患病期间,他屡次派人探问,并派御医诊视。南怀仁死后,康熙赐予谥号“勤敏”,并御制碑文,称颂南怀仁修历和铸炮两方面的功劳。据传,康熙曾去信给教皇,提出要与教皇的侄女成婚,以便加强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虽然联姻未成事实,但康熙的信件原本至今还保留在法国外交部的档案里。由于传教士对传播西学的贡献,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正当在华教会顺利进行传教时,教会内部却发生了“中国礼仪之争”,这个争论持续了近一百年,最后导致康熙与罗马教廷的冲突,而且成为以后禁教的主要原因。康熙最初想找出一种折衷的解决方式,曾遣使向罗马教廷解释,中国祭祖祀孔的礼仪不过是一种崇敬的礼节,并不具有宗教意义。由于罗马教廷支持反对中国礼仪的派别,实行过于僵硬的禁令,康熙认为天朝的尊严受到西方教士的侮辱,中华民族固有思想基础受到天主教教义的严重挑战,他不得不重提禁教之事。康熙在教廷禁约上批示道:览此条约,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者,说言设论,令人可哭者多。今见来臣条约,竟是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之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从此,未领有朝廷印票的传教士被驱逐出境,教堂、教产被剥夺。在各省传教的耶稣会士行动受到监视,发展教徒的工作受到阻挠,中国人也不敢向过去那样自由地出入教堂崇信天主。康熙病逝,雍正登基,禁教的命令仍被严格地执行,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教禁。
康熙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
明末清初德国耶稣会传教士,字道未。天启二年(1622年)来华,在北京学习汉语。后赴西安传教。崇祯三年(1630年)定居北京,与罗雅各一起协助明廷修改历法,编成《崇祯历书》。顺治初任钦天监监正。康熙三年(1664年)遭劾入狱,不久获释,以病卒。精于天文、机械学,着有《浑天仪说》、《西洋测日历》、《测天约说》、《西洋历法新书》、《主教缘起》等。
比利时人,奉耶稣会派遣至京师帮助汤若望修历,汤若望过世后由他担任钦天监一职,他的贡献为制造许多天文仪器、以及有关于天文学之著作。
在177年前的今天,1836年3月22日 (农历二月初六),蓝正樽起义。
蓝正樽,号元旷,麻林峒(今麻林瑶族乡)人,瑶族,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生,邑庠生。
清道光十四年(1834),蓝正樽与童生陈仲潮、雷克绍等在麻林高庵堂多次商议,拟定“除地痞”、“严客民”、“逐汉奸”等计划。提出“改庵为祠,以族化乡;鼓励勤耕,发展生产;广兴义塾,崇尚礼让”等建议。上报官府后,官府不但未予采纳,反而加紧迫害,蓝正樽多次遭到峒霸追捕,只得避匿圳源峒陈仲潮家。至此,蓝决心进行反清斗争。
蓝在陈仲潮家避匿期间,结识九龙庵和尚、“斋教”头领张永禄,便利用“斋教”作掩护,以斋教徒为基础,组织“龙华会”,向瑶民宣传反清主张,得到张永禄极力支持。接着,去黄崖、桃盆等峒串连,并派会员雷再行、蓝正耀赴大绢、麻林等峒暗地活动。饱受峒霸、官府重重压迫、剥削的八峒峒民纷纷响应,入会者近4000人。为防不测,在进峒必经的石门、鱼峒、黄桑、南风界、獐麂界、罗汉峒等隘口分设专卡,严密防守,并集铁工铸武器,伺机起义。
龙华会声威渐扬,不仅新宁、城步、武冈民众闻风归附,宝庆、衡阳等地饥民也纷纷投靠,峒霸、地痞迅急向县府告密,新宁知县欧阳熊急告宝庆府,率清兵三千前来进剿,在鱼峒口即被义军截击,全军败溃。
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初五,蓝正樽在九龙庵堂大扎将台,称王拜将,建立组织,正式宣誓起义。蓝正樽自称“卫王”,号元“刚建”。封张永禄为军师,罗才清、邹元佐、蒋玉元为大元帅,陈仲潮、陈久拔、陈仲德为敬贤师,张学修、张昌虎、杨再光为敬良师,李柏为将军,蓝正大管运粮草,颁布《王政十三条》。决定兵分三路,进攻武冈州城。
二月初六(1836年3月22日,距今已177年)兵临武冈城下,知州诈降,义军直入时,伏兵四起,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只得退守蔡家田塘蒋氏宗祠。当地团练头子张谦,假意犒劳义军,暗向州衙告密,加之义军内部有人变节,欢宴间,忽遭内外夹攻。蓝正樽杀出重围,与其他各部失去联系,身边只有儿子蓝琢玉,便携子化装逃往广西。张永禄和陈仲潮收集余部返圳源,清军又遣兵捕杀。陈仲德率领的小部义军突出重围后,隐于罗汉峒马股山,终因广西、湖南邻近各州县拥兵连营追剿,陈等40余人全部殉难。
蓝正樽父子逃往广西后,在金秀地区瑶族同胞掩护下,继续从事天地会的反清斗争,道光三十年(1850)病逝,终年61岁。其子蓝琢玉投太平军。
在97年前的今天,1916年3月22日 (农历二月十九),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忠实代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3年10月,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他窃夺了全国统治大权,就开始做起“皇帝梦”来。袁世凯下令解散了国民党,撤销了国民党员的议员资格。后来干脆下令解散了国会,又炮制出新的《约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可以无限制地连任,总统继承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袁世凯要把共和国变成家天下的野心暴露出来。
为了推行帝制,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向中国提出了21项条件,以实现其独占中国的目的。同时暗示:“只要大总统承认这21条,日本政府就希望大总统再高升一步。”袁世凯接受“21条”的消息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21条”才没能实行。
袁世凯虽然要当皇帝,但他却不急于粉墨登场,甚至说:“我连总统都不愿意当,哪里还想当皇帝!”他口头这样说,可暗地却加紧制造复辟帝制的舆论。他要为帝制涂上一层“民意”的色彩。于是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和袁世凯的爪牙组织了“全国请愿联合会”,为袁世凯当皇帝摇旗呐喊。在1915年10月又召开了所谓“国民代表”会议,各省“代表”向袁世凯呈献“推戴书”说:“我们以国民的公意,推戴现在的大总统袁世凯当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故作姿态,将“推戴书”退回,表示要“发扬共和”。当“推戴书”第二次呈上时,袁世凯便不再推辞。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接着,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极。可惜好梦不长。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人民决不允许帝制复辟,反袁、反日的爱国运动迅猛兴起。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公开号召人们“乘时奋起”,把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一向拥护袁世凯的进步党也走上反袁道路。连北洋军阀集团内部,也明显分化。没等袁世凯黄袍加身,云南蔡锷就发起护国运动,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可还以大总统自居。但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武装起义,挂起护国军的旗帜,要求惩办袁世凯。袁世凯恼羞成病,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1991年3月22日 (农历二月初七),《与狼共舞》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1991年3月,彩色故事片《与狼共舞》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该片由凯文-科斯特纳担任制片、导演和主演三职。
影片以清新的格调,严肃的情节描述了一个被印第安人称为"与狼共舞"的美国白人军官邓巴中尉(凯文-科斯特纳饰)在奉命开拓西部据点时,与印地安人平等相处相互理解,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邓巴也娶了头领的养女为妻,真正地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但由于美国政府的不断的西进,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围杀印第安人,邓巴被迫与妻子远走他乡。
这部史诗般的西部片为科斯特纳带来了1991年度第63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相关资讯:
频道推荐
4月2日——历史上的今天(唐代的一次拔河比赛、巴金获“但丁国际奖
- ·4月1日——历史上的今天(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国民党开始第二次“围
- ·3月31日——历史上的今天(隋炀帝再游江都、埃菲尔铁塔落成、顺化
- ·3月30日——历史上的今天(亚洲第2个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织田干雄出
- ·3月29日——历史上的今天(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巴黎公社成
- ·3月28日——历史上的今天(元朝改中都为大都、巴黎公社成立、第一
- ·3月26日——历史上的今天(南宋遣曹勋赴金“报谢”绍兴和议、日本
- ·3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义律潜入广州破坏禁
- ·3月23日——历史上的今天(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
- ·3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康熙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
- ·3月21日——历史上的今天(淄川刘德培起义、英国每年租金500两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民生在线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