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德市佳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铁娘子——铁美珍
来源:常德市企业两会 责任编辑:杨亮 时间:2025-07-19 14:32:03
当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首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加身的时候,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式小作坊被打造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时候,人们发现:柔弱娇小的铁美珍,爆发出来的力量,真能拔山扛鼎,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是名副其实的“铁娘子”。
胆大的小个子沉浸钢铁行业
笨重的机器、高大的厂房、轰鸣的声响,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机械车间,很难想象,一个17岁的小个子女孩在里面操弄车床,是一幅怎样的违和画面。
回忆峥嵘岁月,铁美珍的眼中总是闪着自信的光芒。那份热烈,依旧洋溢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她说,佳鸿能有如今的成绩,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行业有着不尽的热爱。
刚满17岁,铁美珍便和70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进入浦沅机械厂当学徒。当时,厂内外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玩死的机修工、站死的车工、吊儿郎当当电工。车工的辛苦与劳累,有时连男人都吃不消,更何况一个柔弱娇小的女子呢?铁美珍深知,要从艰苦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把自己当男人,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力气。她暗下决心,也悄悄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学会车工,同时就学会了识图、工艺、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技术,俗话说,一技在手,衣食无忧。为了美好的未来,累点苦点算得了什么?
后来,在小工厂工作的上海知识青年全部回城了,一时人员紧缺,设备停滞。为了尽快顶上岗位,厂里对70多名青年学徒加大了培训力度。也许借了姓铁的“光”,也许见她个子虽小、但个性倔强不服输,车间主任给铁美珍安排了一位最“严厉”的师傅来带她,那真是一段“锻钢”的时光啊!严格的纪律、严苛的要求、严厉的指教,让铁美珍受益匪浅。真是严师出高徒,短暂的学徒日子,她不仅学到了全套技术,更学会了一丝不苟,学会了精益求精,学会了吃苦耐劳。人们看到,铁美珍每天来得最早,开机最早,脏活累活抢着干,争分夺秒学技术。师傅们常常夸她:这小姑娘聪明、上进、吃得苦,是个好苗子。
随着工厂订单猛增,人手急缺,厂长天天为产品交不出而发愁。学徒的第二个月,铁美珍就基本掌握师傅传授的产品制作技术,只是没有独立操作的机会。由于师傅每天的工作有计件要求,在没有出师前如果让出机床给徒弟,不仅担心报废,也担心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铁美珍多次想利用休息时间偷偷练、偷偷干,但工具被师傅锁在箱子里,单独拿不到。怎么办?胆大的她便想了一个另类的办法来“偷学”、“偷练”。
她悄悄用肥皂印了师傅工具箱的钥匙,然后请人制作了一把。在师傅午休的时候,便偷偷打开工具箱,拿到工具就开始加工起来。
下午上班时,铁美珍已经加工出了三个齿轮件。一测量,精度完全达标合格。望着满头大汗的铁美珍,一向严厉的师傅不仅没有责怪她,反而露出了嘉许的笑容。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师傅正式把钥匙交给了她。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吃苦耐劳,70多名学徒中,仅三个月就出师的学徒,铁美珍是第一个。
出师后,她不分日夜,勤学勤干,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渐渐地,她在厂里脱颖而出,小有了名气。1983年,24岁的铁美珍步入婚姻,第二年生了一对龙凤胎。此时她就业的小工厂已与灌溪农机厂合并为“三三机械厂”,有员工近100多人。受组织和职工的信任,铁美珍担任“三三机械厂”的厂委委员。她一边负责厂里分管的工作,一边相夫教子,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
然而安稳平静的生活里也隐藏压力和不平静,公婆年龄大了,子女也在成长,家庭开支捉襟见肘,为了解决家里的困难,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于是她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下海”,没有设备、没有厂房、没有订单。这在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那时候,不少国企倒闭,大量工人下岗,工业一片萧条。在铁美珍的眼里,这也许是机遇,真是万事开头难呵!为了搞到一台机床,铁美珍蹬着自行车,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到那些倒闭的企业里,一家一家地寻,一台一台地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铁美珍终于在钻石公司的废品仓库里,买到了一台闲置机床。有了机床,就要找业务。又是反复的寻找和洽谈,铁美珍的小作坊终于接到了第一桩加工车辆损耗零件业务。随后,铁美珍又谈下了自来水配件厂的零件加工订单。有设备、有订单,有浦沅工程机械厂便宜的报废钢板,开工第一个月,铁美珍就赚了1000元。创业之路初露曙光。
忆往昔,当初的起步是多么孤独和艰辛!每天5点,铁美珍便起床烧火做饭,浆洗衣服。天亮了,赶紧给两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哺乳,有时喂个半饱就要出门。她赔着笑脸说好话求人,她顶着星星月亮跑业务、车零件;她像男人一样搬运钢板、运送产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大胆地闯荡,辛勤的汗水也使她成长成熟起来,这为她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胆大,让她抓住了机遇;勤奋,让她收获了“第一桶金”。
人们往往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这个娇小的女子哪里来的一身使不完的劲?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信念的孜孜追求,对愿景的不断向往,是她不尽的力量之源。
柔弱的瘦肩撑起一方蓝天
当你近距离接触铁美珍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她的热情、积极、与温和。和书上描写的雷厉风行的企业负责人形象相比,她更像一位邻家大姐,一位知心朋友,她把职工当亲人,始终关心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
2016年,厂里一个年轻人卷入刑事纠纷。他不知怎样证明自己的清白,整天不吃不喝,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铁美珍得知后,马上找到他询问、梳理事件经过,并陪他向警官申述情况。同时开导他:“一个男人要勇于正视问题,对于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你是参天大树,要当好依靠。”前后半个月的调查,铁美珍始终陪着他开导他,给他生活信心。后来,事情真相大白,这名职工恢复清白。对铁美珍大姐般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一家子至今都还在念及感谢她。
之所以能与职工这样共情,是因为铁美珍也曾有过这样的依靠。
铁美珍24岁走入婚姻,结婚进门第一眼看到大门两旁“子明借力兴家业,美珍奋力振门庭”的对联时,兴奋之余也伴有极大的压力。她眼中的丈夫能干、大度、温和、实诚,集优点于一身。看到铁美珍一人辛苦打拼,丈夫也想帮她一手,便申请到市级职业专业学校进修机械与制造,为进入机械行业作准备。看到铁美珍收购了一台二手机床,丈夫也和她一起平整场地,安装机器,建设自己的小作坊。
1987年,铁美珍终于建起了灌溪第一家个体机械加工厂坊。她负责加工产品,丈夫负责跑业务、送货物。加工螺栓一元一支,每天最多加工100支,铁美珍从清早开始,往往干到晚上十点才收工。每当疲惫的时候,看到一双儿女在车间玩耍,或香甜的睡在车间墙边的凉床上,她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1988年,铁美珍还完欠款,重建了4间两层楼房,并有了几万块钱的积蓄。瞬间成了同龄人羡慕、长辈们夸赞的女能人。
是金子一定会闪光。1989年,铁美珍被推选为灌溪乡铁山村妇女主任。除了经营自己的小作坊,她还协管村办企业、主管妇女工作。这段经历,让铁美珍胸怀更宽、眼界更高。几年里,她负责的工作创出了许多特色与亮点,多次代表鼎城区迎接上级检查。
自家的作坊也没有停步,设备扩充到了3台。1996年,业务做到了广东。工厂的原有3台设备远远不够了,于是又租用了有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30多名师傅的常德市机床厂。这段时间,企业专门给经编机作配套,业务饱和,夫妻俩带领职工日夜加班,干得热火朝天。此时,工厂的年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0多万元,企业的飞速发展,让她喜出望外。
欣喜之际,东南亚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了机器出口。一夜之间变了天,抢手的经编机无人问津了,价格跌到了谷底。为防止货款无法追回,铁美珍连忙找关系抵回4台设备,由每台30万元降至8万元出售,仅此一项就损失了100多万元。曾经撑起公司主营业务的经编机配件业务一夜之间“熄火”,遭受了重重一击。
面对危机,铁美珍像在攀爬一座陡峭的高山。她不是轻易服输的弱女子。她深知,做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十年的风风雨雨,她更加坚强了。她给自己加油,给丈夫打气,给职工鼓劲。她拿出了自己几万元的私房钱,支付了工人的工资。在清退了租赁的厂房后,便和丈夫一道重新布局,全力寻找商机。磨破了嘴皮,跑酸了双腿,企业终于获得了与浦沅工程机械厂的合作配套机会。一个小作坊,能与实力雄厚的国企合作,在铁美珍的眼前,希望正向她招手,一条宽广的大道正在她的面前延伸。
2003年,铁美珍夫妇租用2亩土地,投资100万元,将家庭小作坊搬到了正规的生产车间。同时添置了生产设备20多台,配备了安全行车,还招收了多名农村青年,“大工厂”的格局已然拉开。这年的5月28日,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凝聚着铁美珍心血与汗水的“常德市浦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
崭新的设备,贴心的职工,优良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订单,企业一片兴旺景象,铁美珍真正的梦想之路开启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8月4日,夫妻俩去长沙谈业务,回程时出了车祸。丈夫抢救无效失去了生命,铁美珍受重伤住院治疗。
那悲痛欲绝的日子,铁美珍整天泪流满面、浑浑噩噩,见到谁都仿佛是丈夫。当她走出医院的时候,也是丈夫“回家”的日子。看到上百名镇、村干部和村民在路边相迎,看到乡亲们满是不舍的泪水和难掩的悲伤,她悲痛大哭。事后去长沙处理交通事故经过现场时,她真想跳下去与老公在地下团聚。
在各级组织的关心与亲人朋友的安慰陪伴下,她的心情才慢慢平缓下来。正在读高三的两个孩子紧紧抱住憔悴的她,哽咽着宽慰妈妈:爸爸走了,还有我俩呢。每每回想起儿女温暖的话语,她便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无论多少次说到这里,铁美珍总是红着眼眶,情不自禁。
哭过后,要擦干眼泪站起来;心中的大树倒了,她定位自己做大树。她要用自己的身板撑起企业与家庭那一片天,小个子铁美珍是永远打不倒的!
她不分日夜,与员工吃、住、干在一起,她将丢了十几年的工艺技术捡回来,同时不遗余力地培养村干部接班人。2007年,铁美珍辞去村级事务,全力接手丈夫未竟的事业,专心经营自己的工厂。
伤痛藏在心底,怀念化成力量,她深知自己的担子有多重,人们在艰难困苦中迸发出来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在铁美珍的全力经营下,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当年的“小作坊”已成长为“小巨人”了。企业在快速成长,铁美珍也在不断成熟。她觉得,自己的经济基础变好了,就应当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应以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回报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这些年,她捐钱修通了10多公里村级道路,长期资助了6个孤儿,帮扶了10多名困难老人。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敬老院捐赠衣物数万元。疫情期间,口罩防护器材难买,她想方设法购买捐赠了数万元的疫情防护用品。她关心教育,为学校捐赠教育基金30多万元。她还吸纳贫困家庭成员进厂务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此时的铁美珍,已经走出了“自我”的范畴,用爱的力量支撑起了家庭和厂外更大的天空。
人们常说,这个女人一身的正能量,渡己也能助人。她哪是天生的斗志昂扬?不过是自己淋过雨,却漫天找伞为他人去挡雨;不过是自己倒了依仗的树,就让自己变成那棵树。她经历过生死的瞬间,经历过商场的风浪,深知生活的不易与生命无常。她知道,只有更加奋发向上,努力把企业做得更好,才能为周边成百上千的人撑起一片蓝天!
纤细的身板铸造不屈人生
2023年,铁美珍又有了一个新职务,常德市妇联推选她为常德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面对116名高精尖的知识女性,不是大学生、硕士、博士出身的她被推荐为会长,她委实有点忐忑不安。其实,上级组织考量的不完全是她的科研能力,而是她知难而进的不屈意志,以及重视科技、热爱科技的一种情怀。在大家心中,佳鸿的成功可以复制,但佳鸿的精神却世间难寻。从“浦铁”到“佳鸿”,从小作坊到“小巨人”,一晃二十年,铁美珍的企业从年收入几十万元跃升到今天的3.5亿元。这样的成就,当然与机遇有关,但不仅仅是机遇,更重要的是她的不屈韧劲及判断市场和把控机会的能力。
铁美珍说,做人要有骨气。这份骨气,在她丈夫去世后更加凸显。那时的“佳鸿”还叫“浦铁”,丈夫去世后,好些人背地里唱衰它,说“浦铁要倒了”。这些杂音没有打垮铁美珍,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铁美珍不仅没有让“浦铁”倒,甚至还把它变成了参天大树。
“三一重工”娄底分公司里,至今还传着铁美珍的一段佳话。
为了挂大靠强,铁美珍将目标瞄准了娄底的“三一重工”。当时交通不便,公司开车到娄底“三一重工”需要4个多小时。为了赶在上班前到达工厂,铁美珍总是凌晨3点出发,8点前必定到达。在数字化没有普及的时代,她当面对接问题、盘点数据、疏通关节,往往忙到半夜,到家又是凌晨3点。
“夜间赶路天亮进城”,这样去娄底的往返,每周起码有2次。到后来,对接企业的总经理也被她的精神感动了,开管理会议时,多次讲述她的敬业精神,号召管理人员向她学习。当她到每个部室、每个车间对接工作时,那些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高管都是恭恭敬敬地称她“铁总”,热情地招呼“铁总好”。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对接企业负责人见铁美珍总是独来独往,曾问她丈夫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没见他来过。铁美珍笑着说,丈夫是搞房地产的,对机械行业不感兴趣,我们夫妻俩各忙各的。之所以这么回答,铁美珍说,首先是保护自己,其次她不想别人因为孤儿寡母的原因照顾和同情她。她好强,也好胜,她愿意一个人默默地担负起两个人的事。
与“三一重工”建立了合作关系后,质量体系要求更严,生产节奏更快,客户的要求更高了,刚开始企业很不适应,不少问题与弊端显现出来。质量控管问题、规范管理问题、工作效率问题等,无一不揪紧着铁美珍的心。“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改革”,面对现状,铁美珍暗下决心。可这时有人认为她是“瞎折腾”,甚至有部分老员工抵制她,以离职相胁迫。面对阻力,铁美珍丝毫不为所动,改革举措与思想工作两手同时抓、同时硬。
2004年,铁美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基本规则重新组建了常德市佳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运行上,建立起了经理负责机制,完善了质量管控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管人管事的规章制度,生产经营逐步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面向社会招聘了一大批管理型、经营型、技术型人才,极大地充实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和浦沅技校合作,送职工进修专业理论和技术,不断培养土生土长的人才队伍。
大刀阔斧的改革,换来了佳鸿的春笋破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企业走上正轨后,管理日新月异,业务蒸蒸日上,反对的声浪也就渐渐平息了,企业蓬勃发展。
在风雨兼程中,铁美珍遇到的挫折阻力数不胜数,如家常便饭。她曾遭受过上游企业不合情理的打压退货,也曾被国外企业在技术上“卡脖子”等。可面对挫折,铁美珍愈挫愈奋,脊梁更硬,斗志更坚,头脑更清醒。她明白:做企业,关键是自家的产品要过硬。只有当佳鸿的产品被市场认可后,才能真正掌握经营主动权。
为此,她以极大的勇气,大力投入资金进行创新研发。凡是企业的攻关项目,她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
2011年,在配套厂子增多,产品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她又一次改变思路,冲破成熟老产品的局限,着力新品开发。当时,“三一重工”正在研制和开发新的挖掘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把眼光盯在了挖掘机的主要部件的配套上。她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获知信息的当天,她毫不犹豫地组织队伍,迅速开发攻关。这就是她的个性,看准了的事,从来是不含糊的。近半年的探索攻关,谁知道她吃了多少苦,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当她拿出了国产化的挖掘机油缸压盖和法兰的时候,当压盖的同轴度由原来的0.05㎜提高到0.01㎜、单位时间内的故障停机由原来的2000小时提升到3000小时的时候,业内惊呆了,怎么也想不到名不见经传的佳鸿一举改变了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比进口的量还优多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主机厂单个订单全部由佳鸿独家保供。过硬的产品促使“三一重工”与佳鸿再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为了最可靠、最过硬、真正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歇,这也是铁美珍的个性和风格。当你和她交谈的时候,会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2018年,佳鸿又着力开发国内泵车配件输送缸产品,这一次更是事关重大。铁美珍亲自挂帅,多次上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求指导,回来后又与技术人员一起对每道工艺与工序展开研究。通过系列创新与改进,输送缸的使用性能、制作成本分别提高、降低了30%以上。特别是替代传统镀硬铬的新工艺,一举改变了困扰已久的生产污染问题,为“绿色环保”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这个产品的销售量稳居省内第一,外省订单量也正在快速增长。
类似这样的产品技术攻关,是铁美珍抓经营、抓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些年,公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4项,每年都发明专利10个以上,带来的创新效益达3000万元以上。在科技的催化下,“佳鸿产业链”也在逐步扩展延长。人们称道的“佳鸿奇迹”,其实是人的奇迹,是科技的奇迹。
近5年来,佳鸿的各项经营指标成倍增长。产销规模最高的2021年达到3.5亿元、上缴税收达到2000万元,与2017年比分别增长了10倍和12倍。公司还拉动本土下游外协小微企业近10家,年带动效率约在5000万元。看到一个小作坊做到今天这个瞩目的局面,很多人发自内心的赞叹:铁美珍,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铁娘子”呵!
铁美珍,女,1961年12月24日出生,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岗市村9组人,常德市佳鸿机械创始人。
1978年在浦沅工程机械厂做车工;1983年在灌溪乡三三机械厂做质检工作,任厂委委员,团支部书记;1986年8月下海,开办个体加工厂;1989年10月任灌溪乡铁山村妇女主任。1991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任铁山村副支部书记,灌溪镇人大代表。2007年被常德市鼎城区妇联评为“十佳创业女明星”,2008年被灌溪镇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9—2011年被灌溪镇评为“优秀厂长(经理) ”,2008—2010年被常德市鼎城区工商联(总商会)评为优秀会员,2011—2014年被评为常德市鼎城区优秀政协委员, 2012年撰写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失地农民保障制度范围的提案》被评为2012年度市级优秀提案。2013年荣获常德市鼎城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对残疾人(家庭)扶助和鼎城残疾人事业支持厚爱”荣誉证,2015年当选为十二届湖南省妇联妇女代表,2016—2019年当选为鼎城区优秀党员代表,2017—2019年分别被常德市委和鼎城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评为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个人,2023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23年当选为常德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铁美珍经营的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刘慎松)